完美主義母 為教女患情緒病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6/11/01 00:03

最後更新: 2016/11/01 00:04

分享:

分享:

有要求可以是正面動力,但完美主義卻會增加罹患情緒病機會。有精神科醫生指,有完美主義媽媽為教女而患病,促追求完美而悲觀人士,情緒低落持續2周應考慮求醫。

53歲的官小姐從小已是一名完美主義者,責任心重、自我要求高,婚前任秘書時,深受僱主賞識,但應用同一套要求在教女上,卻令她深感沮喪。

17年前她產下女兒後,病態的完美主義令她過分緊張,女兒3歲時曾說看不到,她緊張得連眼科醫生說她無事也不信,官又努力想以自己的標準為女兒選擇一條好的路,但女兒不聽她說話,即使入讀功課量較少的私校亦不願意讀書,令她無成功感,身邊人亦不明白她的苦心。

最嚴重的時期,她不想出街,甚至不開心得「行馬路好想行出去,行公園好希望自己可以飄走,不用再存在」。

她其後在一次講座得知自己患上情緒病,十多年來斷斷續續在公院治療,幸有性格樂觀的先生包容,現時更做義工協助其他患者。

精神健康基金會主席劉英傑醫生說,完美主義是患抑鬱或混合性焦慮抑鬱症的因素之一,若完美主義影響到日常生活,在不同情景都堅持自己的做事方法、執着規則,便有可能是病態,例如明知無塵,仍堅持一日掃地3次。

對自己有要求,追求完美的學生也易患情緒病。劉稱,曾有到英國留學的男學生,本來成績好,對自己要求高,但因向女生表白被拒而沮喪,漸變情緒病,常不開心、哭、失眠、不上學,而學校提醒交功課的電郵令他感內疚,難以進食。男生曾有輕生念頭,被發現時缺水,幸事件中父母處理得快又好,故男生接受治療後數月已好轉。

劉忠告,若發現身邊人常不合理地擔心、難以放鬆,出現病態行為,親友應鼓勵他接受藥物及心理治療。若持續兩周情緒低落,對事物無興趣、病態地無動力,應考慮求醫。

【其他熱話】二手書店被毀 店主:地產霸權無法無天? 

【其他熱話】UberEATS請「步行外賣員」有幾筍?

撰文 : 鄧穎琳 經濟日報記者